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大家关注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农村‘老大男‘缘何遭‘妻荒‘?

    信息发布者:上村镇司徒村
    2018-02-26 09:34:49   转载

    说媳妇咋就这么

    刘强是山西省壶关县石坡乡的一个大龄未婚青年。出生于1987年的刘强,是一名退伍军人。转业回乡后,他在北京一家保安公司打工,每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。眼看着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一个个成家立业,他的心里越来越着急。

    “农村人结婚早,一般在刚满法定结婚年龄的时候就结婚了。有的年龄不够的就先办婚礼,然后再补办结婚证。”刘强告诉笔者,农村人结婚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相亲,而相亲的范围就集中在附近几个村子,通过亲戚、朋友介绍认识。“结婚晚的话,附近年龄合适的女孩都被挑完了,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了。”

    像刘强这样,过了25岁还没有结婚的,在农村已经属于大龄“剩男”了,“看着很多和自己同岁的同学都结婚了,很有压力,感觉都有点抬不起头来。”在周边的村子里,和他一样情况的男青年还有很多。“有些稍微大一点的村子,有几十个找不到对象的大龄男青年。”刘强说。

    刘强的父亲已经年届六十。前些年生了一场大病,丧失了劳动能力,而且每年还要花一大笔钱去买药。刘强家的房子,经过30多年的风雨沧桑,已经破旧不堪。两年前,为了让相亲的时候能够看起来更体面一些,刘强花钱把院墙和大门重新修缮了一下,在外边看起来已经焕然一新,但是已经没有能力重新修建主屋了。

    窘迫的家庭状况,让大部分和他相亲的女孩子望而却步。而且,即使相亲成功,结婚的钱从哪里来,也是他发愁的一个大问题。“现在在农村结婚没有二三十万是根本不行的。我之前相亲见到的一些女孩子,上来就问在县城有没有房子,听到‘没有’后就直接扭头走了。彩礼钱这些年也是不断上涨,从几年前的三万八涨到八万八。各种开销算下来,我自己打工挣的这点钱根本负担不起。结婚成家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了,现在咋就这么难呢?”同村的秦科是刘强的同学,三年前他与一个邻村姑娘相亲成功,认识两个月后就步入婚姻的殿堂。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:“盖房子花了13万,订婚下礼一万一,结婚彩礼八万八,在女方的要求下买了一辆5万的小轿车,再加上婚纱照、酒席等等费用,我娶媳妇总共花了我爸妈30万元,他们半辈子的积蓄都砸进去了。”秦科表示,他结婚的花费还算是比较少的,“我有个邻居去年结的婚,刚开始女方父母要15万彩礼钱,最后经过协商后降到13万,父母东拆西借才把钱凑齐。没办法,为了子女的婚姻,再多的钱都得借。”

    结婚成本日渐攀升

    不断攀升的结婚成本,是造成农村青年“结婚难”的直接原因。壶关县退休职工郭四海1936年曾在本村做过婚事费用的估计,大约需500元,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年的开支。上世纪90年代初,他所考察的两个村庄结婚开销是一个农民10年的收入。而90年代后期,结婚开销已经攀升到一个村民20多年的收入。

    新中国成立之后,收受彩礼曾被认为是买卖婚姻的表现之一,法律明文废止。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,彩礼重新在农村兴起,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。在今天,彩礼更是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,成为农村家庭沉甸甸的负担,甚至一些家庭因此返贫。

    平顺县青羊镇王里海是在长治市一家企业打工的农民工,他告诉笔者,在当地流行着“三金一响”。所谓的“三金”并不是以前所指的金戒指、金耳环、金项链,而是三斤百元大钞,三斤百元人民币称重约15万元。“一响”以前指的是摩托车,现在所指的则是小轿车。这还不算给女方的衣服钱,结婚宴请亲朋的酒席钱。综合算下来,没个三十万元左右,娶上媳妇基本上是空谈。

    对于大多数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而言,这么高额的礼金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。而高额彩礼的产生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农村的攀比心态。在一些农村父母眼中,彩礼就是女儿的“身价”,彩礼要的少了,会显得女儿“不值钱”,父母会很没面子。“农村就是这么一个很小的生活圈子,村子里哪家哪户发生的大小事情很快就传开了。你家姑娘彩礼收的少了,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开口。”王里海说。

    另一方面,面对农村日益增长的离婚率,很多女方父母会把彩礼作为女儿的婚姻保障。“在我们村和我同岁的人有20多个,离过婚的已经有四五个了,有的甚至都已经三婚了。有个同学刚结婚两星期就离了,彩礼钱也要不回来,最后去法院打了官司。”王里海说。

    王里海告诉笔者,农村的高离婚率跟“闪婚”式的婚恋方式有关系:“农村人结婚都是通过相亲,如果双方都愿意的话,从认识到结婚一般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,这在城市里算是‘闪婚’了,但是在我们那里却很平常。我一个表哥,和他对象相亲后两星期就结婚了。”由于双方在结婚前并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了解和磨合,所以婚后产生矛盾的几率也就比较大。与此同时,较为保守的传统婚姻观在农村已经悄然瓦解,离婚在农村已经不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话题。

    从女方父母的角度来考虑,离婚不仅会对女儿的身心造成伤害,而且会使“身价”严重贬值。所以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把彩礼作为女儿的婚姻保障。而面对损失高额彩礼的风险,男方面对婚姻的态度会更为谨慎。“要是离婚的话,10多万的彩礼就打水漂了。如果再婚的话,还得搭上10万的彩礼,加起来就是20万。所以结完婚后,男方家庭都是挺害怕离婚的,在一些问题上会对女方采取忍让的态度。对于女方父母来说,多要些彩礼,即使离婚了,女儿也不至于人财两空。”王里海说。

    不断失衡的男女比例

      不言而喻,农村男性“结婚难”背后的深层原因,是近20年来,农村不断失衡的男女比例。由于男孩偏好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,中国的出生性别比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偏离正常范围。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,到2020年,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以上。

      相较于城镇,农村地区的出生性别比失衡更为严重。这一情况导致的后果,是如今在农村地区处于适婚年龄的男性数量远远多于女性。刘强告诉笔者,“其实回想起来,现在结婚难的苦果在20年前就种下了,当时我们一个班30多个人,只有10个女生。”上世纪90年代初,在当时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下,很多农民通过B超检测出女孩后就直接流产了。“彩礼之所以这么高,也是‘行情’决定的。女的少男的多,女方要彩礼也有底气。你不愿意出这么高的彩礼,但是愿意出的人多的是。”刘强说。

      壶关县民政局局长阎文斌认为,造成农村“结婚难”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:“从经济因素来看,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,生活水平显著提高,为结婚消费高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;从社会因素来看,伴随着我国城镇化、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,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,导致农村大量女青年流失,男女比例失调,农村男青年面临着严峻的择偶困境,不得不支付高额彩礼以取得婚姻成功;从心理因素来看,从众心理、‘面子’观念与盲目攀比心理等因素交织在一起,举办婚礼更加气派,花费随之高涨;从文化因素来看,消费主义和都市文化已渗透到农村居民的生活中,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,更多的农村青年不再满足农村生活现状,对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和追求,在结婚消费上纷纷效仿城市人。”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